新闻搜索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信息

中国老教授协会会讯 2015年第二期(总第94期)——协会要闻(一)

来源:中国建筑加固改造与病害处理网 浏览:1391次 发布日期: 2015-07-20 10:01

2015年第2期(总第94期)
中国老教授协会编印  2015年7月10日 


目  录


协会要闻
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3)
中国老教授协会会长徐锡安的致辞…………… (5)
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龙庄伟的致辞……… (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的致辞………… (7)
“2015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特色观点分享(9)
《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杏坛大讲堂》网络直播讲座受欢迎 …… (11)
基层动态
山东省老教授协会召开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13)
三亚市老教授协会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13)
儿童早期教育专委会召开成立20周年纪念座谈会 ……(14)
2015共谋“丝绸之路”伊宁高新技术产业暨现代物流园发展论坛举行……………………(15)
河北省老教协举办
“法治中国——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论坛”……(16)
河北省老教协协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17)
老教授乐当“四大员”…(18)
老教授积极发挥余热  关心下一代成长…………………(19)
北航老教协组织“从亚投行看中国外交”座谈会…………(20)
北交大老教协组织参观校友企业 ………(21)
图片新闻……………(28)

人物风采
老马奋蹄志千里
——记全国老有所为楷模王益群教授…………(22)
不随黄叶舞秋风
——邹步英续写档案人生……………(23)

调研实践
聚百年灵气  创职教辉煌
       ——武汉市老教授协会调研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建议………………(26)

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清华大学东门外学研大厦B座907
邮政编码:100084
联系电话:62780627
协会网站:www.cspa.thcic.cn
 E-mail:cspab907@163.com
发送对象: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
印    数:500份
印刷单位:北京市清华园胶印厂
投    稿:zgljxgj@163.com



协会要闻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
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由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北京市教育学会主办、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5月2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1400余名各级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和信息化工作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了论坛研讨。


中国老教授协会会长徐锡安致欢迎词并主持了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龙庄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词。

在主席台就座的嘉宾还有:教育部职成司巡视员王继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李奕、北京教育学会会长李观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中国老教授协会副会长江树人、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钱瑞、中国高教学会秘书长康凯、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郑吉春、北京物资学院院长王旭东、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梁绿琦、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胡晓松、中华职教社副总干事杨农。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互联网+”已成为顺应形势、指引各方的响亮口号。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给当今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极大影响,催生了一系列新经济形态,也必将会引领社会经济、技术、文化乃至政治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旨在搭建教育领域政府、学校、企业、研究机构领导、专家的高端交流平台,从全方位的视角,共同研究“互联网+教育”对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模式等的深刻影响,探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言献策,通过分享前沿观点,共享实践经验,以期推动建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常态。


为期一天的会议分主论坛和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3个分论坛,近30位专家学者登台报告了他们对“互联网+教育”的研究、思考及应用成果。报告人既有各类学校的校长、教务处长等教育管理者,也有教授、教学名师和特级教师等教学一线的实践者,还有学校信息中心主任、教育信息化行业的负责人等“软硬件”支持者,内容涉及“互联网+”国家战略下的教育变革、技术促进高等教育教学创新、在线教育与课堂教学、“互联网+”时代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互联网与教育改革发展结合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成果。




协会要闻
协会要闻
1
中国老教授协会会长徐锡安的致辞

“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是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论坛的各主办方欢迎大家出席本次论坛。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报告当中,提出了“互联网+”这一行动战略,这已成为顺应形势、指导各方的响亮口号,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对当今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催生了新的一系列的经济形态, 也必将引领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乃至政治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现代新型技术,跨越时空障碍,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各行各业和亿万人直接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新的生态,极大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创新力。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当今社会文明的进步,科技的进步,要求我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在改革开放时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国家、政府、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新课题,也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互联网时代需要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世界观打破时空限制,提供海量信息的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有效工具,也是一种力量。互联网+教育的提出,必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就我们共同关注的互联网+教育进行研讨,就是要推动这项事业蓬勃的开展起来,共建“互联网+教育”的美好未来。在此,我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2
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龙庄伟的致辞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首次提到互联网+的行动构想,一经提出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教育领域也是反响强烈,今天我们主办论坛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建言献策,共商盛举,这既是贯彻落实互联网+的具体举措,更是践行互联互通思维,搭建开放式平台,汇集各方智慧的有益尝试,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众所周知,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大趋势,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使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一方面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育领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数字化学习、翻转课堂、微课程等新型的教育教学形态不断的涌现,特别是以名师、名课、名校为特征的大规模在线网络课程,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推动了改革和创新发展。另外一方面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有效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发展创新来实现大数据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如何搭建互联网教育深度平台,建立促进和实现二者深度融合的保障机制,从而更好的满足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满足人民个性化、终身学习的需要等等,都需要我们重点关注、深入研究和持续的探索。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是所有教育类型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与就业关系最密切的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技术技能发展,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必要条件,也是满足民众终身学习需要,推进现代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是前所未有的迫切。

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为我国近现代第一个宣传、倡导和实施职业教育的团体,成立于1917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多年来中华职教社秉承“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宗旨,建言献策,开展工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于1995年启动的温暖工程公益性职业教育项目,资助金额已累计达8.85亿元,培训各类人员近1300万人次,帮扶就业356万人,资助贫困学生8000余人,得到了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称赞,是各国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发展献计出力的典范。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实现我们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互联网大数据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意,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相信通过在座各位的努力,本次论坛一定会取得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成果,中华职业教育社也将与大家一道为推进“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继续贡献力量,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我社的工作,共同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的致辞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如何在已经开展的在线开发课程和平台建设基础上,做好“互联网+教育”这篇大文章已经时不我待。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明确了“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提出了建设一批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等七项重点任务。当前落实《意见》精神,建设好在线开放课程,一定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一定要立足大格局、大谋略,统分结合、分类推进。

一、建设好在线开放课程,必须有大视野。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课程等教育资源可以在学校之间,乃至国家之间流动,不仅打破了学科、学校的边界,也冲破了国家的疆域,大大拓展了教学时空,给学习者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促进着教与学的内容、方法及管理方式的变革。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以这种大视野审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浩大潮流,以大胸怀迎接这种变革的到来。这种大视野首先表现为开放的态度。对学校来说,开放的态度表现为对内与对外的双向开放,既支持本校优秀教师登上网络、走出校门,也欢迎外校优秀教师通过网络走进学校,让学生尽享校内外优质教师资源。对教师来说,开放意味着竞争,大胸怀意味着拥抱竞争,意味着在竞争中学习和重新定位。对学生来说,开放意味着更自觉、更主动的学习,太任性则可能会虚度年华。其次表现为在开放基础上的精细管理。高等学校的“主体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个性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诸如在“互联网+”条件下的学分认证机制、学生学习人机交流和人人交流的结合、个性化培养与人际沟通的结合等,都要以大胸怀加以设计,建立崭新的机制。

二、建设好在线开放课程,必须有大格局。

从本性上说,在线开放课程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立足于大格局,因为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学生的某门课的学习需要,是用不着花这么大的精力、搞那么复杂的课程建设的。可以说,一些大公司大投入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大规模”和“大格局”的,就是准备“走遍全球”的。一些名校把精力投入在线开放课程,就是为了“占领教育的制高点”。今天,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2500多所高校、3500多万在校大学生的国家,本来就具有组织起来统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的天然优势和制度优势,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的大格局。在这种大格局下,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健康发展,政府的力量十分重要。因为这与在线开放课程的“大规模性”和“开放性”直接相关。在线开放课程的这种秉性既要求发挥学校和社会及市场参与的积极性,又需要发挥政府有效组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有效性。当前,既要支持和鼓励学校、社会及市场力量的参与,又要避免一哄而上、各搞一套、自成体系,犹如生长出一批“小土豆”,而形不成“大规模”,直至在与国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竞争中被“一网打尽”。至于政府参与的具体方式,既可以学习西方一些国家支持以大学联合为基础的公司或以大学为背景的教育公司,更可以根据国情建立自己的“统分结合”的支持模式。

三、建设好在线开放课程,必须有大繁荣。

当前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几乎都是被顶尖大学或一流大学所垄断。学习者不出家门、校门就能享受国内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优质教学资源。这固然是好事,但这种由金字塔塔尖的1%的大学向下面99%的大学提供课程,这些课程对塔底的大学和受众,从内容到方法未必都是适合的。从目前来看,在线开放课程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高校分层、分类的细分需求,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征。就在线开放课程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好像只是一流大学的“课程超市”。当前,中国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更需要建立一种适合中国国情、遵循教育规律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打破以一流大学名师提供课程的单一路径,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特点,根据受众的认知能力、实际需求,分层分类推出各具特色、各具水平的在线开放课程,从而形成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真正的大繁荣的发展局面。